編碼器的精度
上傳時間:2023-09-26 11:33:29 瀏覽次數:297次

1.編碼器的精度

編碼器的精度,是指編碼器輸出的信號數據對測量的真實角度的準確度,編碼器精度對應的參數是角度偏差量的角分(′)、角秒(″)。


2.編碼器的重複精度

重複精度代表編碼器信號輸出的重複性偏差。例如某種情況下,編碼器即使輸出精度不高,但是其輸出重複性很高,接收設備可以通過外部其他測量器件的標定其整體(ti) 輸出的偏差,而在各個(ge) 測量位置設逐點補償(chang) ,從(cong) 而提高最終的測量精度結果。對於(yu) 定位控製來說重複精度很重要,在使用初始化時確定好每個(ge) 定位位置,重複精度可以保證每次的定位精度。


3.編碼器的精度和分辨率有什麽(me) 關(guan) 係?

編碼器的分辨率與(yu) 精度並沒有直接的對應關(guan) 係,編碼器的精度取決(jue) 於(yu) 各種因素。旋轉編碼器的精度,以角分、角秒為(wei) 單位,與(yu) 分辨率有一點關(guan) 係,又不是全部,例如仍以德國海德漢的ROD400係列為(wei) 例,其5000線以下的,海德漢提供的刻線精度為(wei) 刻線寬度的1/20(與(yu) 分辨率相關(guan) ),6000-10000線的,精度為(wei) 12角秒(與(yu) 分辨率無關(guan) )。而海德漢的RON係列角度編碼器,同樣的是9000線—36000線,其RON200係列的精度是2.5~5角秒,RON700係列的是2角秒,RON800係列的是1角秒,RON900係列的是0.4角秒,都不由分辨率決(jue) 定。實際上,影響編碼器精度的有以下4個(ge) 部分:

A:光學部分,B:機械部分,C:電氣部分,D:使用中的安裝與(yu) 傳(chuan) 輸接收部分,使用後的精度下降,機械部分自身的偏差。

A編碼器光學部分對精度的影響:

光學碼盤—主要的是母板精度、每轉刻線數、刻線精度、刻線寬度一致性、邊緣精整性等。

光發射源—光的平行與(yu) 一致性、光衰減。

光接收單元—讀取夾角、讀取響應。光學係統使用後的影響—汙染,衰減。

例如光學碼盤,首先是母板的刻線精度,其次,加工的過程,光學成像的時間,溫度,物理化學的變化,汙染等,都會(hui) 影響到碼盤刻線的寬度和邊緣性。所以,即使是一樣的碼盤刻線數,各家能做到的精度也是不同的。


B編碼器機械部分對精度的影響:

軸的加工精度與(yu) 安裝精度。軸承的精度與(yu) 結構精度。碼盤安裝的同心度,光學組建安裝的精度。安裝定位點與(yu) 軸的同心度。

例如,就軸承的結構而言,單軸承支撐結構的軸承偏差無法消除,而且經使用後偏差會(hui) 更大,而雙軸承結構或多支承結構,可有效降低單個(ge) 軸承的偏差。


C編碼器電氣部分對精度的影響:

電源的穩定精度—對光發射源與(yu) 接收單元的影響。讀取響應與(yu) 電氣處理電路帶來的誤差;電氣噪音影響,取決(jue) 於(yu) 編碼器電氣係統的抗幹擾能力。

例如,如果電子細分,也會(hui) 帶來的誤差,按照德國海德漢提供的介紹,海德漢編碼器的細分電氣誤差與(yu) 正餘(yu) 弦曲線的誤差約在原始刻線寬度的1%左右。


D編碼器使用中帶來的精度影響:

安裝時與(yu) 測量轉軸連接的同心度;輸出電纜的抗幹擾與(yu) 信號延遲(較長距離或較快頻率下);接收設備的響應與(yu) 接收設備內(nei) 部處理可能的誤差。編碼器高速旋轉時的動態響應偏差。最常見的是我們(men) 自己使用安裝的方法與(yu) 安裝結果的偏差。

因此,某些編碼器的分辨率即使標的很高,但其精度仍然要看編碼器本身的從(cong) 加工到使用的各個(ge) 環節精度控製。